玉溪科学技术协会网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 >>
非遗科普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华宁竹编》
2022-07-15 17:55:29

微信图片_20220715174924(1)

据华宁县志记载,华宁种植竹子有着悠久的历史,竹子种类多、种植面积广、品质好,华宁竹编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能工巧匠的竹编技艺,曾享有盛名,经久不衰,形成了华宁县的一大特色技艺。华宁县的竹编主要集中在华溪镇。清咸丰四年(1854年),华溪斗笠的创始人周志、豆诚、张俊、张庆四人到建水县曲溪西邑村学习做斗笠。开始以傣族人编织的“摆衣帽”为基础创造出华溪最早的“粗筐帽笠”。光绪年间,编制斗笠的技术普及,由笨重的“粗筐帽”改进为轻便的“细筐帽”,进入批量生产。后来,为增加产量,当地人又从文山开化学来了“开化燕尾帽”的制作方法。抗日战争期间销量下滑,个体手工业户互相竞争,几家斗签大户远访墨江学习“墨江帽”的制作方法。1956年成立了华宁斗笠厂,其产品销往楚雄、大理、峨山、师宗等地,华宁成了远近闻名的“斗笠之乡”。

华宁竹编品种繁多,有斗笠、簸箕、竹篮、竹兜、谷箩、背箩、背篮、竹筛、筲箕、鱼箩、果篮、提箩(四方箩、团箩)、米筛、箩筐、土箕、针线盒、花篮、鸟笼、竹毯、玩具等,花色品种达50多种。竹编制作过程非常繁杂,一般经过选竹、锯竹、浸泡、劈竹、划篾、磨光、编织六道工序。通过150多年的不断探索、翻新、改革,品种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式样由简单变为复杂,工艺由粗糙型逐步形成了薄细、光滑、柔韧的精细型,使华宁竹编制品更加优美实用、平滑细致,进一步增强了审美效果。

主办:玉溪市科学技术协会

制作: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 滇ICP备0900769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