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市级动态
锚定治污目标 提升治湖成效
玉溪围绕“三治一改善”为湖泊减负
2024-12-05 09:07:21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邢定生

近年来,我市以减少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入湖污染负荷为核心,深入分析湖泊保护治理实际,精准选择合适路径,一体化推进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三治一改善”工作,合理制定措施,形成集成效应,力求使“湖泊内的问题在岸上得到解决”。

推进碧水行动

精细化治理城乡污水

在城乡污水治理上,玉溪精准施策,力求截污无死角和无漏洞。

抚仙湖流域的339个村组实现了截污治污系统全覆盖,5.4万户居民享受到了单家独户雨污分流的便利,累计排查整改雨污管网错接漏接混接问题1845个,海口污水处理厂配套主管网修复工程全面完工。星云湖流域的223个自然村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现全覆盖,32个村落截污治污新建项目全部完工,30个临湖村落雨污分流管网提升改造完成11个,完成城区25条道路、202个机关事业单位、118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杞麓湖流域调整优化截污治污处理方式及相关项目,6个城市社区全部完工,254个自然村完成截污治污项目建设141个,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建成投运,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已启动建设。

污水治理的精细管理和新技术应用,如同对一台精密仪器的操控,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确控制,确保雨污管网进家入户、截污无遗漏。

建设绿色田园

靶向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玉溪市深化农业生产方式革命,靶向推进节水、减肥、降药、控粪污、转方式“四减一转”行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在抚仙湖流域将坝区5.8万亩耕地划分为230个“农业小区”网格,网格用水逐步封闭循环;认定市、县级农业基地57个和329个,高标准农田9.42万亩,2024年已种植环境友好型作物7.9万亩;流域2779户3.1万头(只)畜禽养殖已全部退出,畜禽养殖管控进入常态化轨道。在星云湖流域认定市、区级农业基地123个和401个,高标准农田5.59万亩、设施农业3万亩,统筹推进雄关片区1.5万亩、江城片区2.8万亩高效节水灌区建设,2024年已种植环境友好型作物10.29万亩;畜禽禁养区3881户养殖户已全部退出,畜禽限养区2174户养殖户已全部规范养殖。在杞麓湖流域认定市、县级农业基地146个,建成投运佳海花卉等农业示范项目4个,2024年已种植环境友好型作物10.6万亩;畜禽禁养区783户养殖户已退出771户,畜禽限养区754户养殖户已全部规范整治。

在沿湖周边,我市通过精准措施,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源,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推广节水节肥节药型作物,推广使用有机肥料、绿色农药,有效减少了农业活动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实施源头治理

绿色化治理城乡垃圾

玉溪市加快完善垃圾收处体系,从源头上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其在湖泊径流区,城乡垃圾的绿色化处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抚仙湖流域,建成投运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使得流域内1801户餐饮经营单位的餐厨垃圾实现了集中收处。在星云湖流域,2座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投入运行,另有1座正在加快推进建设,流域内799户餐饮经营单位的餐厨垃圾实现了集中收处。在杞麓湖流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同时,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也在开展前期工作,流域内814户餐饮经营单位的餐厨垃圾实现集中收处,最大限度减少源头排放。

通过实施“三湖”流域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全面推进雨污管网进家入户,健全项目运维管护机制,长效开展化粪池集中清掏,因地制宜建设完善污水收处系统,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村落沟渠散漏污水收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促进生态复苏

综合化修复湖泊水生态

玉溪市统筹抓好河道综合整治、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水华防控等工作,加快改善湖泊水生态。

我市分类治理抚仙湖21条主要入湖河道,完成主要河道水质提升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完成4个湖体取水替代项目;完成流域10座矿山修复主体工程;编制抚仙湖水华分级预警及应急预案,着力防范水环境风险。深入推进星云湖12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完成周官河河口康美湿地生态修复、渔村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完成流域37座矿山修复;实施藻水分离和生态补水,2024年已完成生态补水75.79万立方米,持续防控蓝藻水华;2023年推动生态调控以来,增殖放流大头鲤4100千克、夏花鱼种121万尾、鲢鳙鱼445万尾、青鱼8.4万尾。实施杞麓湖7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白渔河、中河、万家大沟、窑沟4条河道治理工程;完成流域14座矿山修复;实施生态补水和藻水分离,2024年已完成生态补水1551.8万立方米。2023年启动生态调控至今,增殖放流鲢鳙鱼200万尾、杞麓鲤130万尾、鲫鱼22.28万尾。

多年来,玉溪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截污治污,全方位推进城乡污水和垃圾治理,大力削减农业面源污染,从源头上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通过精准施策,“退、减、调、治、管”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守护了一方水土,湖泊保护治理效能得到了提升。

主办:玉溪市科学技术协会

制作: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 滇ICP备0900769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