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延伸至用户身边
公共服务+基层维修方面,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络,成立市、县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788个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窗口,“七个一”标准打造65个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维修网点。二维码、公共服务窗口、24小时客服电话、“玉溪+”App四种报修渠道将服务延伸至用户身边,按照“1小时内核实故障、24小时内恢复收视、72小时内完成回访”的服务标准,树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品牌形象。截至11月底,今年全市范围内共收到广播电视设施设备报修信息1663单,玉溪市群众报修单24小时内办结率为96.38%。
公共服务+有线电视方面,2024年,我市率先将有线电视基本收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在试点县峨山县,全县15.57万人可以免费收看不少于15套有线电视节目,免费收听17套广播节目;七大类特殊困难群体共1.2万人可以免费收看收听不少于60套有线电视节目和17套广播节目。截至11月底,峨山县在原有有线电视用户6555户的基础上,新增用户16553户(普通用户14773户,特殊群体用户1780户),增幅252.52%。
公共服务+特殊群体方面,玉溪广播电视台开设了手语新闻节目,重点节目、栏目加配字幕,保障听障人士的收视需求;免费提供有线电视“光明影院”服务,丰富视障人士精神文化生活,一系列更广泛的服务,让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
广电公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
公共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在玉溪新闻综合广播开设对农节目《田园玉溪》,提升助农视听优质内容供给能力,讲好新时代玉溪“三农”故事;积极探索智慧广电在乡村建设中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开展全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建设“碧玉清溪·智慧广电”乡村平台,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乡村治理新形态,推动广播电视由“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
公共服务+应急广播方面,我市建成应急广播市级平台1个、县级平台9个、乡镇(街道)前端75套、村(社区)前端711套、主动发布终端7558个,实现所有自然村终端全覆盖,保障“有线+卫星+调频+地面数字电视+4G/5G”多渠道传输,健全“一张网运行、一体化管理”综合调度控制体系,做到日有监测、月有通报、及时调度,有效提升玉溪市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宣传能力,充分发挥应急广播“平急结合”作用,有效服务应急管理、政策宣传、社会治理、基层群众,筑起守护民生安全的坚实堡垒。
智慧化加持 丰富优质视听产品服务供给
公共服务+智慧台站方面,建设玉溪市无线发射台智慧运维管理系统,对全市62座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通过无线发射台智慧运维管理平台,汇聚并分析无线信号传输发射全流程数据,实现技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提高整体运维效能。全市62座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实现“有人留守、无人值班、智慧运维”目标,切实提高无线发射台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为全市群众提供“不间断、高质量”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服务。
公共服务+公共视听载体方面,加强和规范公共视听载体播放活动管理,自主研发“玉视听”公共视听载体信息登记备案微信小程序。目前,全市已经登记备案公共视听载体160个,其中:户外大屏105个、楼宇电视34个、移动电视21个;建设公共视听载体监测平台,实现对公共视听载体播放信号的实时监测。综合区域位置、功能属性、人流量等因素,筛选出38个重点场所户外大屏纳入监测,范围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城区,提升公共视听载体播放内容优质视听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选择玉溪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库优秀视听资源上传至“玉视听”小程序供运营单位下载播放。探索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公共视听载体定时播放《新闻联播》,适时展播公益类视听节目。目前,已在红塔区聂耳广场、易门县龙泉文化广场户外大屏每日播放《新闻联播》。
公共服务+优质节目供给方面,改进广电视听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不断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作生产能力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共有20余件视听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组织开展“玉视听·零距离”征集展播活动,共征集优秀作品26件、优秀选题5个。将入选作品节目资源提供辖区内各播出机构展播使用,并在“哇家玉溪七彩云”客户端开设“玉视听·零距离”展播专区,进行入选作品展播。同时,依托行业各类展播活动,不断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力度,推进应急广播日常宣传内容建设,确保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建立州(市)级应急广播节目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充实拓展本地优质节目资源,有效保障应急广播日常宣传内容质量。截至10月31日,应急广播共享平台制作上传节目资源共计937条,其中本地化节目资源817条,占总资源的90%,各县级平台下载使用达9371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