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守住“红线”守好“三湖”
2021-10-22 08:30:09

为“三湖”划定“两线”,永久固定住湖泊保护范围,必然倒逼流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推动“三湖”周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  白诚颖

据报道,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千年大计和保护第一的要求,为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划定生态廊道线和环湖公路线,永久固定湖泊保护范围,构筑湖泊保护的有力屏障。(详见本报10月19日第1版相关报道)

为“三湖”划定生态廊道线和环湖公路线,省、市、县专家和工作人员多次现场踏勘、论证,既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协调性、适应性和保护区域能大尽大的原则,又结合“三湖”保护实际,明确生态廊道线以内,对人为设施迁出后进行生态湿地修复,通过固定湖滨生态带来保护和改善湖泊的生态功能。同时,在环湖公路线以内禁止开发项目建设,且村庄数量、建设用地及产业项目只减不增。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三湖”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不容丝毫松懈。为“三湖”划定“两线”,对线内开发项目说“不”,是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对“三湖”保护的坚定决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机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因此,为“三湖”划定“两线”,永久固定住湖泊保护范围,必然倒逼流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推动“三湖”周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人民群众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为“三湖”划定“两线”后,还需要严格执行硬约束,需要政府、企业、个人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改造传统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以追求高质量的绿色GDP为荣,将保护环境、垃圾分类、杜绝浪费等日常落细落实。相信只要上下同心,以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全民行动,必然凝聚强大的“绿色合力”,“三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主办:玉溪市科学技术协会

制作: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 滇ICP备0900769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