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阵地,打好文明实践基础
通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通海县秀山历史文化公园正门旁,与通海县博物馆、通海县文物管理所共用办公场地。“我们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迁到这里,就是考虑到秀山、古城、文庙等历史文化资源,这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我们努力打造一批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活动阵地的具体举措。”通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文明办主任王淑莹告诉记者。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搬迁新址后,建设了展出室、体验室、宣讲室等场所,不定期开展红色印文化体验、楹联文化研讨活动。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聘请了宣讲员,不定时开展历史文化、科普、杞麓湖保护等宣讲活动。王淑莹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址基本上是全年开门的,不仅开展活动,还承担研学、旅游推介等职能,多方面宣传通海文化,所以搬迁新址,不仅有效利用了现有资源,还实现了文明实践活动的精准对接和高效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搬迁新址只是通海县蹄疾步稳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具体举措。据介绍,近年来,通海县多措并举推动文明实践“深下去”“实起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
用活阵地,协同推进文明实践
通海县建成1个中心、9个所、77个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架构,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抓好阵地深化拓展和规范,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拓展和规范工作,推行结对共建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活力,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整合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积极探索“5+X”实践模式,在原有的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5个必备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有平台,建成宣传教育实践示范点7个、教育实践基地91个。
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据平台建设,强化统筹协调功能,在“名城通海”微信公众号搭建数据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提供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等信息,给群众提供便捷化服务学习平台,提高了宣传工作效率、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正式开启“互联网+文明实践”数据模式。
创新方式,提升文明实践影响力
通海县广泛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文明实践送温暖 移风易俗树新风”“我们的节日·春节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宣传示范活动”等文明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近1.5万场次,受众160余万人次。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动员县、乡、村三级聂耳百姓合唱团(小分队),以红歌为载体,弘扬聂耳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用音乐的形式进一步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常态化开展“文明讲堂”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实施,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截至2024年11月,共举办县级“文明讲堂”总堂75期。强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志愿服务项目,组建15支志愿服务直属大队、9支乡镇(街道)志愿服务大队,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服务力量。充分发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的统筹作用,结合通海实际,依托全县机关单位和各行业、群团组织在成立“理响通海”“党员先锋”等12支专业志愿服务直属大队的基础上,发展组建“退役军人”“快递行业”“银发生辉”志愿服务直属大队。积极抓好乡镇(街道)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村(社区)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队工作,结合本地实际,从发挥道德模范、乡土文化人才、群众性活动带头人作用方面入手,组建特色鲜明的本地志愿服务队。
下一步,通海县将整合好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站等阵地资源,最大限度节约运营成本,最大空间发挥社会效应。办好文明实践活动,聚焦工作重点,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主战场上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努力打造叫得响、立得住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充实文明实践队伍,用好用实现有志愿服务队,持续调动各方力量加入文明实践,形成广泛参与、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推动通海县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