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黎 通讯员 艾运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牢记嘱托,主动融入和服务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玉溪各项工作的主线,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合力,全力推动新时代玉溪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夯实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目标,以“九进”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通过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等“九进”活动,各族群众积极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建设者,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积极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的格局基本形成。
坚持用共同理想信念铸魂,玉溪全覆盖建设县、乡、村三级79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站,建成4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公共场所,建成“青花街”“十里文化长廊”等一批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的中华文化主题街区、长廊。在全省率先发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车站、进景区、进场馆、进赛场、进课程、进节庆活动、进大街小巷,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愈发浓厚,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更加坚定。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嘱托,用好聂耳红色文化资源,建设集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于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高地,打造“同唱一首歌 同为一家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常态化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国歌唱响边境线”社会实践,持续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不断擦亮“聂耳故乡 合唱之都”城市名片。
结合创建工作“进景区”,打造秀山公园等一批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示范点,通海县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挖掘李家山古滇青铜文化资源,举办学术研讨会,发布《李家山宣言》,例证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南疆丹娘》《花腰飞虹》《一湖春水》等20余个文艺作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由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和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童声合唱团师生演绎的合唱《小雅·鹿鸣》登上央视2024年元宵晚会。
发展为要建设共同富裕家园
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玉溪以发展成果改善民生、凝聚人心。2019年,全市2717户拉祜族“直过民族”群众实现整族脱贫。持续壮大“三大经济”,全市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079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564亿元,人均GDP达11.3万元,居全省第一。
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和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同频共振。实现县县通高速,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通客车率、通邮率均达100%。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至北京旅游列车、至郑州和杭州动车组开通,玉溪迈入“高铁时代”。乡(镇、街道)及行政村体育基础设施覆盖率100%;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行政村全覆盖建设标准化卫生室,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实现全覆盖。
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各民族同步实现小康。新平、元江、峨山等3个民族自治县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29个民族自治县中分列第1、4、6位,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98万元,绝对值居全省第一。
水乳交融共享和谐幸福生活
深入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在全省率先命名12个“三项计划”实践基地,建设命名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个、青少年教育基地64个,为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提供平台保障。建成709个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站,有效促进各民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就业。丰富交流方式,全市组建网上青年社群588个,促进各族青年线上线下广泛开展交流交往。积极打造以“交融”为特色的玉溪旅游文化品牌,新增江川花漫光山等8个A级景区,7个村获评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打造5条省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着力完善各旅游景区景点“三交”服务保障,全市接待游客从2015年的2310万人次到2023年的4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从2015年的126亿元到2023年的480亿元,增长280%。
坚持把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目标,启动城市更新项目107个,改造老旧小区147个,以互嵌式城市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引领,推动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迭代升级,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推进会连续3年在玉溪召开,红塔区紫艺社区被列为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更加鲜亮。
率先取消城乡低保二元结构,率先启动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2023年为25.6万户次经营主体减免缓退税收43.8亿元,实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帮扶率100%。发放创业贷款2.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入列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创建城市。国家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工作稳步推进,市老年养护院项目竣工验收。各族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基础更加坚实,水乳交融,情深意笃,共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